脱贫致富领路人:一直走在救残扶贫的路上

“蘑菇大王”丁伦保与工人们一起装辅料

讯肥西县丰乐镇的丁伦保被喻为“蘑菇大王”,他是一个食用菌栽培的开拓者,一个农民致富领路人,并且一直行走在救残扶贫的路上。35年来,他深深扎根在农村一线,足迹遍布祖国大地,从江淮大地到天山之南,从长江之滨到雪域高原,践行科技,脱贫致富。

下海经商与“农”结缘受益百姓遍布全国各地

很久以前,丁伦保是肥西县科技局的一名公务员,生性斗志顽强,不甘现状。他辞去职务下海经商,并从此与农民结下不解之缘。

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”,丁伦保从事食用菌栽培30多年来,拥有了50多项发明、20多项科研成果,他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心得传授贫困农户。让农户开启“自我造血”模式,致富脱贫。

经过潜心研究,丁伦保选择“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狠抓食用菌基地建设,在全省尤其是贫困地区相继建立起多个食用菌生产基地,先后有5600人次到公司参加培训。通过带动和扶持,已有3000多户年种菇增收5000元以上。为了感谢丁伦保,当地贫困户将绣有“领头雁铺致富,无私奉献为人民”的锦旗送到他的手上。

花岗镇七十埠村的王道才已年过7旬,在丁伦保的蘑菇产业扶贫基地工作两年多。种植蘑菇让他鼓起了腰包,他说:“丁老板人好,很多技术上的事他随问随答,还给我们免费培训。虽然我大字不识几个,但是靠种蘑菇去年家里多收入了好几万元。”

丁伦保的蘑菇技术不仅让肥西百姓受益,还辐射到其它省份。有上门请教的,有电话咨询的,也有丁伦保亲自上阵指导的。为了方便外地人学习食用菌生产技术,开展了函授及网络培训课程,目前有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河北、山东、云南等省360多农户参加函授培训,为摆脱贫困增设了有力屏障。

丁伦保正在给工作人员开会传授种植蘑菇经验和方法

飞来横祸与“残”结缘圆特殊群体创业就业之梦

创业不容易,残疾人创业更不容易,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丁伦保却遭遇横祸。

2010年8月,丁伦保像往常一样出门给菇农培训食用菌栽培技术,返程途中不幸发生了惨烈车祸,致左臂神经坏死重度残疾,意味着左臂永远只为一个摆设,再无用武之地。

车祸之后,丁伦保收拾心情重新出发,凭着对事业的热爱,他战胜病痛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蘑菇种植技术的研发中。带着残缺的臂膀与一群特殊劳动者书写着关于蘑菇致富的故事。

家住肥西县花岗镇大众村的李本银,患有肢体残疾并且弱视,妻子患有精神残疾,家里长期贫困。2015年他参加了由合肥市残联组织的食用菌培训班后,被丁伦保建档立卡,列入重点帮扶的特困户。种植第一季丁伦保免费赠送给他400个菌袋,蘑菇成熟后,带到集市上销售,第二季将菌袋增加到2000个,两季种植创收4600多元。这一年,对于长期待业的李本银来说是个幸运之年,挣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。

为了更好的帮助残疾人就业,丁伦保制定了三年计划和实施方案,计划在三年内培训1500名残疾人,解决300名残疾人就业,让每个残疾人年收入达到1—1.5万元。

目前,丁伦保已在肥西县花岗镇七十埠村确立了100亩食用菌生产基地,建了60个大棚。购置了栽培食用菌的装袋机、灭菌锅、拌料机和冷库等设备。凡是在基地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残疾人,丁伦保免费提供大棚、免费提供技术指导、免费提供生产设备、免费提供市场信息、免费提供菌种,包销全部产品。截止到目前,倪有伍、赵绪平等20名残疾人在该基地发展食用菌,每户新增年收入2万元,圆了残疾人创业就业之梦。

丁伦保正在给工作人员讲解种植蘑菇技术

奔赴田间地头挖掘技术远赴国门之外开拓市场

现在的丁伦保专门成立为残疾人提供技术、菌种、原料、销售一条龙服务团队,和残疾人签订帮扶脱贫协议。一天365天有300天奔赴在乡村田头为农民及残疾人家指导食用菌栽培技术,解决生产上疑难问题350项,走村串户,助残扶残。他每年都深入到残疾人家指导技术50多次。他把残疾人需要解决的问题记下来,再一一解决。

2013—2017年期间,丁伦保在合肥市残联就业培训中心的支持下培训残疾人1650人,成功对口帮扶55户建档立卡的特困户和226户残疾人家庭,每户贫困家庭年均收入6000—10000元,收入最高的家庭达到3.5万元,其中有50余位残疾人起到了示范带头人作用。

“从事这行已经30个年头了,远远近近培训了3万多人,可是我还是不满意,我希望我们的食用菌能走出国门。在政府的支持下,再过几天我有机会前往俄罗斯推广我们的蘑菇,如果一切顺利,我们将会与俄方公司建立合作基地。”丁伦保欣慰的说。

分享到: